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推动全会精神精准融入思政课教学,更好地发挥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作用,11月5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行政楼三楼会议室举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集体备课会,校党委书记耿金龙,校长于凇波,校党委副书记张雷,副校长高宝嘉、郝书珍出席集体备课会,并就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政课建设进行调研。学院领导韩孟金、马德生和全体思政课教师参加会议。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德生主持会议。
备课会上,河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史育华教授应邀作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辅导报告。史教授以《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为主题,深刻阐释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重大意义、《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核心要义,并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三个维度,系统解读了“十五五”规划的战略部署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联系,为思政课教师准确把握全会精神提供了理论支撑。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于凇波在会上发表讲话。他指出,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必须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将全会精神转化为铸魂育人的生动实践。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从理论、实践、育人三个维度,深刻把握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的核心要义。二是要聚焦关键环节,通过精准对接教学大纲、精准创新教学方法、精准回应学生关切“三个精准”实施路径,推动全会精神“三进”工作走深走实。三是要强化保障支撑,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素养;加强资源整合,形成工作合力,构建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的长效机制。
于凇波校长强调,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是光荣而艰巨的使命。让我们以此次会议为起点,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打造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的思政课,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交流研讨阶段,思政课教师代表王杰、刘秀红、于静云、李鑫、王程等围绕本次备课会主题,结合各自所授课程,就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如何融入思政课教学进行了交流发言。
校党委书记耿金龙认真听取了教师们的发言讨论,对集体备课会给予高度肯定。他指出,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始终将思政课建设置于重要位置,把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以校党委书记、校长为牵头人的思政课教学指导组。学校党委将深入落实教育部“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提升行动”要求,推动“部—省—校”三级听评课机制落地实施。
耿书记强调,思政课教师应牢牢把握“重视、规范、成长、创新、责任”这五个关键词,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严守教学纪律,强化理论武装,做到“真学、真信、真用”,推动全会精神“带着热气”进课堂、进头脑。同时,以“js33333线路登录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发展中心”成立为契机,强化校际协作与资源整合,致力于打造具有js33333线路登录特色的思政育人体系。
会上,传达学习了教育部《关于开展2025—2026 学年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提升行动的通知》文件精神。教研室主任王杰讲解演示了“提升行动”专家听评课系统操作流程。
(马克思主义学院 供稿)